为什么绝大多数每天上班的人过得像酒囊饭袋相同

时间:2020-05-21 23:52:37  阅读:5701+ 作者:责任编辑NO。蔡彩根0465

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混沌大学”(ID:hundun-university),作者:李善友(混沌大学创办人),36氪经授权发布。

因为疫情,我整整几个月都只能宅在家里,偶然读到了一本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,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很奇怪,但内容非常棒,以小说的形式来探索哲学问题。

书籍开头作者和他的朋友在美国骑摩托车去旅游。他们在上班高峰期骑车穿梭在街道上,上班族迎面走来。朋友很惆怅地说:“这些人怎么看起来像行尸走肉一样呢?”

这震惊了作者,为什么绝大多数每天去上班的人,过得像行尸走肉一般?每天去上班时,想的是赶紧到公司打卡,千万别迟到扣工资;八小时下班后,回到家里,想的是何时才能赚够钱,去享受退休生活。我们做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了两个割裂的部分。

我突然发现,很多时候自己也像行尸走肉一样。很长一段时间里,只是为了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,取得一个又一个更大的成功,仅此而已,背后有一个巨大的不安全感驱动我不停地向前走。但是我为何需要向前走?从哪儿来,要到哪儿去?心安何处?

我回答不了这样一些问题。当时“行尸走肉”四个字打动了我。

全世界面临的普遍问题意义危机

这是一个“意义危机”的时代——人找不到目标,找不到人生的意义而变得麻木不仁,人在这里,但精气神却早已丢失。

我们工作的意义何在?幸福感源自于哪里?

很多人都认为公司上市之后就幸福了,其实没有几个上市公司的创始人是幸福的。去年周鸿祎在台上说狠话:“在座各位谁能做到工作和生活平衡,你举个手,我喊你大爷。”很少有人能做到,即使你成了上市公司的老总,很多时候还是属于一种被劫持的状态。

职业经理人就快乐了吗?也没有。每天被公司的事务、KPI、压力等绑架。

每个人都像加缪笔下的西西弗,永无尽头地推着石头上山。如果把正在做的事当作例行公事,它就是“for something else”,你永远也不可能将石头推上山顶,也永远找不到快乐。

今天我们要解这道题,对于职场人士来讲,该如何找到事业的意义,如何让人生和事业合二为一。

《十三邀》许知远对话历史学家许倬云的那期节目,许倬云老先生讲到全球性问题时,有一句胸襟开阔的话:“我们要拿全世界人走过的路,都当我曾走过的路之一,然后选一条最适合我们走向未来的那一条路。”

东西方先哲探寻意义之路

东方:禅宗文化

铃木大拙在《禅与日本文化》里提到:禅是极具开放性的,任何僵化下来的东西,只要加上禅,它都会帮你革命一下,拥有新的气象。

禅宗慧能说“佛性本自足。”每个人心里都有佛性,只是我们可能找不到法门来开启佛性而已。

慧能认为,禅的真正本意在于此时此地,临在当下的态度。只要你有禅的修行状态,你念经戴佛是修行,扫地做饭也是修行。

Y+禅=修行

日本将其称为“道”,剑+禅=剑道;茶+禅=茶道;花+禅=花道。在艺术之外,民间的手艺人也有道,手工+禅=匠人精神。在日常工作中加入禅,居然可以把普通的工作生活成一种艺术、一种道。

这启示我们,“what”并不重要,“how”才重要,只要你保持“临在当下”的那种状态,载体是什么无所谓,即使工作也可以是修行。

西方:新教文化

马克思·韦伯写过一本著名的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》,书里讲到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发达的原因。资本主义的两大精神根基,其实来源于古希腊的科学和基督教的信仰。

新教革命前,所有人想要亲近上 帝,必须通过教会组织,但新教认为上 帝与每个人都可以直接发生联系,上 帝在每个人心中。新教打破了工作和信仰的二元对立——你在世俗上做得越成功,越能彰显上 帝的荣耀。这就给世间所做的事情赋予了超越性,从而带来了意义。

工作变成了天职,成了上 帝给予的使命,工作和信仰合二为一了。

东西方先哲探索的道路有一个共同的结构特征:工作的意义来自于某种信仰体系。禅或者新教赋予工作以意义,工作和思想本身并不能产生意义,超越现实世界之上的地方才能产生意义,意义不是“content”(内容),而是一种结构。

对我们没有宗教信仰的人而言,如何在工作中找寻意义?

我有一个观点,其实我们就是把钱当作了信仰,钱成为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,这是非常糟糕的事。

构建理念世界找到生命的确定性

寻完前人所走过的路后,回到我们自己身上。在没有宗教信仰的前提下,如何去寻找意义的源头?我们如何在生命里找到一种确定性,找到力量的源头?

这是一个世界级的问题,与每个人息息相关。如果工作的意义解决了,人生的意义解决了,其实与你相关的大部分问题就解决了。

但意义不会源于所做的事,而是来自于某个超越性的世界,我将其称之为源头世界。

所以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必须在自己的现象世界之外,建立源头世界作为根基。

源头世界是确定之源

源头世界是确定之源,我们活在现实世界里。而源头世界不可见、不可摸、不可触达,所以每个人的内心深处,一定需要找到那个确定之源作为锚点。很多时候,我们之所以觉得内心痛苦,就是因为与源头世界失联。

与源头失联的坏处

今天几乎所有人都觉得生活没有意义,这恰好说明我们与源头失联了。下面几种现象,不知你是否经历过。

疏离感

在最热闹的时候,甚至和至亲至爱的人相处的重要场合,我们会突然生发出一种疏离感“我在哪儿?”“我为什么这么孤独?”。

这是因为我们拼命工作,把自己内耗得非常严重。我上一次创业是在“酷6网”,2011年在离开酷6的一个Farewell Party上,我跟同事们讲了一句话:“我就像一锅熬干的药渣。”我把自己的身体、精神像药一样熬干榨尽。大家每天早晨起不来床,晚上无论如何也睡不着时,都有这样的感觉。

1%的电量

当手机只有1%电量,出现红色数字时,我们会变得非常恐慌。今天人类的整个状态就像快断电的电池,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。

这时,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跟源头连接,就像把手机跟电源线插上,源源不断的电流进来,我们立刻就安心踏实了。

找寻源头的三阶乐章

我们如何找寻源头?它不是宗教,不是信仰,也不是超自然的东西。还是许倬云老先生那句话:“任何人走过的路,都当是我们走过的路之一。”

前人寻找源头的方法有以下几种。

古希腊哲学称为“以理明道”,理就是逻辑。

古中国,我们的祖先“以禅悟道”。

希伯来是“以信入道”。虽然信仰并非理性与科学,但是它确实存在,能够产生意义之源。

理念世界这门课,将使用三种方法论。我将其归结为三大乐章。

第一乐章:以理明道

我们用逻辑演绎的方式证明这样一个世界有一个源头,称其为“理念世界”。同样,我们用逻辑演绎的方式证明,每个人的意识有一个源头叫“觉性智慧”。然后将这两个源头合并,发现它们是同源的,宇宙的本体就是我的至高意识状态,我心即宇宙。

第二乐章:以禅入道

接下来,我们回到东方禅的原型。禅有两个面向,在时间里,我们面向当下,当下是时间之间的空隙,当下即永恒;在空间里,我们面向自己的心,对应心中的寂静,心里的寂静越深,对应的外在空间越宽。

所以这是一条临在当下的路。

第三乐章:以作品入世

当我们找到临在当下的路后,需要回到人世间,毕竟我们不是在庙里修行的出家人。这就体现了禅的开放性——只要我们将禅的状态带入工作中,不也是修行吗?

所以我给出的建议是:创造一件灵魂级作品,就是连接源头最美好的路。

只要你临在于自己创作的那一件美好作品上,就会连接源头。一旦连接,源头的特征和美好就会经流你的作品。

只要你做出一套美好的作品,就会实现人生的救赎与超越,从而影响到周围的人,让这样一个世界变得更美好。

人人都是创造者

我通过这样两个问题来定义创作者的本质:这样一个世界由于你的存在,会有什么不同?假如你消失了,这样一个世界会有什么损失?

我相信,每个人的本质特征是创作者,源头经由我给这样一个世界带来了一点独特的礼物。

所以,创造一件灵魂级的作品,实现人生的救赎与超越,就是我此生的意义和目的。无论创业者、上市公司老板还是普通职员,这句话全都有效。

下边举三个小例子,展现创造者是一种什么状态。

马斯克:创造是一种“calling”

马斯克曾经说过,如果我不做特斯拉,人类做能源汽车这件事会晚十年;如果我不做SpaceX,不做星际移民,这件事就不会发生。

但这些事情不是别人委托给他,那马斯克为何需要做呢?

这就是他内在秉性释放,他和自己想做的事一起流淌,从而进入一种人生的觉悟状态。

小野二郎:生命与事业合二为一

绝大多数人视工作生活为二元对立,工作是谋生的手段,从工作里赚了钱,再去寻找生活。

但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创造者,你正在做的事情是创造人生作品,甚至你的整个生命都能与事业同为一体时,就不会有二分法。

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,91岁拍了一个纪录片。在影片最后一帧,小野二郎讲到了自己准备怎样死掉。

他将生和死,我和我做的事情之间的二元对立打破了。在人生最后一刻,去捏自己人生中最好的一枚寿司作品,捏完之后,说“我累了”,坐下来休息一下。

在坐下来那一刻停止生命的跳动,这种感觉真的太美妙了!

草间弥生:生命是持续爆发创造力的过程

草间弥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艺术家,在70岁的时候,她的画作还是那种黑白色调。但是到了80多岁,她的作品色彩绚烂,布局立体化程度远超她70岁的作品。她的整个生命力一直在勃发的过程中。

但另一面,草间弥生在14岁时就患上了精神病,在医院住了50年之久,一生都在和自杀的念头抗争。她为何会画画?艺术对她的意义是什么?我们大家可以从她的一首小诗中找到答案。

正是因为有了艺术,她实现了自己生命的超越和救赎,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创作中去,给世界留下了灵魂级的作品,自己也成为了日本国宝级的画家。Beautiful,amazing。

大家可能会产生误解“你所说的创造者都是那些伟大的人物,我作为一个小人物,一个年轻人怎么可能成为这样的人呢?”其实你错了。

所谓创造者,要点在于“how”,而不是“what”,做事情时的状态才是第一位的。你可完全在一个极小的领域里,做到极致的深度,在那个领域里,你就是王者。

今天所讲内容虽繁杂,关键就是这么一句:人的本质是创造者,你的使命就是创造出一件灵魂级的作品。可能你走着走着就忘记自己的天赋和使命,或者被某些外界的眼光所遮蔽,乃至于当我讲到这些伟大的创造者的故事时,你觉得与自己无关。这才是悲剧所在。

我们试着把这个顺序倒转,那些伟大的创造者,他们不是天才,不是特别的人,他们是正常人,只要是正常人都应该有使命,会创造,如同我们一样。

对我们每一个,从平凡、苦难、绝望中走出来的人来说,这是一种结构性的力量。它提醒你,你的本质是一个创造者,你的作品就是你给这样一个世界、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。

最后如果要教给你一个方法论,就是一句话:临在当下,永远临在当下。

“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,可以联系本站!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!